农田小气候监测站
- 产物介绍
农作物生长受到温度、湿度、日照、风等多种条件的影响,监测农田小气候可以让人们随时掌握气象变化趋势,并通过人工引导等方式来打造适宜农作物、经济作物生长的环境。目前人们通过在田间建设小气候监测站来实现气候监测,从而为果园、茶园、稻田、棉地等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。接下来我们可以具体了解一下仪器组成、系统以及价格等信息。
组成
农田小气候监测站主要由数据采集器、环境传感器、远程数据平台等组成,用户可通过数据平台随时的了解监测站所测量的数据信息。通过监测平台,用户可随时对气象数据进行设置、记录、查询,并生成各种样式的报表。另外,还可配置摄像头,可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功能。
功能
1、供电方式:可采用础颁/220痴供电或太阳能供电,内置锂电池组。
2、传输方式:农田小气候监测站可采用以太网、骋笔厂、奥颈贵颈等多种方式实现远程数据传输。
3、控制方式:可分为本地控制和远程控制,本地通过采集器触摸屏操作,远程通过云平台控制。
4、采集方式:采用搁厂485采集模块,可对接多种类型485传感器。
要素:
农田小气候监测站可观测多种类型的气象要素,包括空气温度、相对湿度、大气压力、土壤温湿度、电导率、盐分、土壤热通量、风速以及风向等,具体参数可选。常见如下:
① 温度指标:空气温度(冠层上下层)、土壤温度(5/10/15/20cm分层);
② 湿度数据:空气相对湿度、土壤体积含水量;
③ 风况参数:风速、风向、阵风系数;
④ 降水监测:降雨量、降雨强度、露霜形成时长;
⑤ 辐射要素:光合有效辐射(PAR)、总辐射、紫外线指数。
价格
目前来说,市场中一套设备价格普遍在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,硬件性能是关键变量,高精度传感器和多光谱监测模块会显着提升成本;监测参数数量直接影响价格,基础型与全参数型设备存在明显价差;通信技术选择不同会导致成本差异,无线传输模块比有线方案更昂贵;防护标准等级越高设备造价越高;供电系统设计影响整体价格,新能源供电方案成本较高。所以,具体的设备价格要根据实际监测需求而定。
建设意义
① 提升农业生产精准化管理水平
通过农田小气候监测站实时监测温度、湿度、光照、风速等关键气象要素,为农作物生长提供精准的环境数据支持,帮助农户科学制定灌溉、施肥等农事操作方案,实现资源优化配置。
② 增强农业灾害预警能力
可提前发现干旱、霜冻、高温热害等气象灾害风险,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,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。
③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
为农业科研提供长期、连续的基础数据,推动新品种选育、栽培技术优化等研究工作。
④ 助力智慧农业发展
是构建数字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,为实现精准农业、智能农业奠定数据基础。
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
① 数据异常故障
传感器漂移:定期进行现场校准(建议每3-6个月一次)
探头接触不良:检查接线端子,更换氧化接头
环境干扰:排除电磁干扰源,加装屏蔽装置
② 通信中断故障
信号弱:优化天线位置或加装信号放大器
厂滨惭卡异常:检查流量状态,更换物联卡
模块损坏:测试通信模块供电电压
③ 供电系统故障
太阳能充电不足:清洁光伏板,检查充电控制器
蓄电池老化:测量电池电压
线路短路:使用万用表排查短路点
④ 机械结构故障
支架变形:加固基础或更换不锈钢材质支架
防护箱进水:更换密封条,检查滨笔等级
传感器冻损:冬季加装保温套
⑤ 软件系统故障
数据丢包:检查通信协议和服务器设置
显示异常:升级数据处理算法
预警失效:重新设置阈值参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