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业气象监测设备有哪些?两大类仪器简单介绍!
在现代农业体系中,气象环境对作物生长、病虫害发生以及田间管理决策具有决定性影响。为实现对农田微气候和土壤状况的动态感知,农业气象监测设备应运而生。农业气象监测设备有哪些?这类设备并非单一仪器,而是一套融合多维度环境参数采集、数据处理与远程传输能力的综合感知系统。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介绍吧!

从功能结构来看,此类设备通常涵盖两大核心监测维度:一是大气环境要素,二是土壤生态因子。
1、大气环境监测设备
在大气层面,系统可同步获取空气温湿度、风力特征、降水情况以及光照强度等关键信息。这些参数不仅反映当前天气状态,更能通过趋势分析预判未来数小时至数日内的环境变化,为播种、施肥、喷药或采收等农事活动提供时间窗口参考。例如,持续高湿配合弱光条件可能诱发特定病害,系统可通过数据关联提前发出风险提示。
① 温湿度传感器
大气温度传感器:采用高精度热敏电阻,用于监测作物冠层、地表及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。
② 大气湿度传感器:基于高分子湿敏电容原理,用于病害预警(如霜霉病)和调控通风。
③ 风速风向传感器
实时监测农田风况,对授粉、喷药作业、防风防灾等具有指导意义。
④ 降雨量传感器(雨量计)
测量降水量,帮助判断是否需要灌溉或排水,避免涝害。
⑤ 光照强度传感器
监测太阳辐射或光合有效辐射(笔础搁),用于评估光合作用效率和安排补光措施。
⑥ 气压传感器
辅助判断天气变化趋势,配合其他参数提升灾害预警能力。

2、土壤环境监测设备
在土壤层面,设备能够深入不同土层,持续追踪水分含量、温度波动及理化性质的变化。这种“地下视角”使得灌溉决策不再依赖经验估算,而是基于实际墒情动态调整,从而避免水资源浪费或根系缺水胁迫。同时,对土壤酸碱度与盐分水平的长期监测,也有助于评估土地健康状况,指导科学轮作与地力修复。
① 土壤温湿度传感器(土壤墒情监测仪)
埋设于不同土层,监测土壤温度与含水量,支持按需灌溉。
技术方法包括:时域反射法(罢顿搁)、张力计法、中子散射法等。
② 土壤pH与EC传感器
分别监测土壤酸碱度和盐分含量,用于科学施肥与改良土壤。
为适应多样化的农业生产场景——无论是开阔大田、丘陵梯田,还是封闭式温室或连栋大棚——现代监测系统普遍采用模块化设计,支持灵活配置传感器组合。设备整体具备良好的环境耐受性,可在高温、高湿、强紫外线或沙尘环境中稳定运行,并通过低功耗通信技术将数据实时回传至管理平台。

更进一步,这些原始数据经由智能算法处理后,可转化为直观的可视化图表、预警信号或农事建议,帮助种植者从“看天吃饭”转向“知天而作”。部分高级系统还能与灌溉、通风、遮阳等执行机构联动,实现环境调控的自动化闭环,显着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与生产稳定性。

上面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农业领域常见的气象设备。该类设备已超越传统观测工具的角色,成为连接自然环境与数字农业的桥梁。它不仅服务于当季作物管理,更为长期气候适应策略、区域种植结构调整乃至农业碳足迹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,是推动农业向精准化、智能化和可持续方向演进的重要基础设施。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农业气象设备参数、报价以及供应商信息,可电话或在线咨询。

